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瞄准科技前沿,引领专业发展方向,11月13日,建筑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走进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开展调研学习活动。

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合影
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项目总投资 3.3 亿元,是全国首家专门用于测试智能无人系统的基地,由武汉大学和赤壁市共建,包含指挥大楼、天文观测塔和13.7公里长的测试道路等部分。基地聚焦智能无人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将开展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无人机等各种智能无人系统的示范验证、竞赛、实习教学和会展科普。

周光文教授介绍基地项目基本情况
“包括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只要我们运用到的系统都可以在这里检测,验证它的算法是不是对了,算力是不是够了,来反推有关的技术是不是去改进。”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团队成员、中国(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项目建设负责人周光文说。“智能无人系统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也是北斗产业链的一部分。”周光文教授介绍,智能无人系统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涉及计算机、遥感、自动控制、电子信息、测绘、北斗导航、材料及材料力学、光电子学、5G通讯、云计算、网络技术等。通过对智能无人系统性能测试的结果分析,可以反馈出该系统在算法、算力(芯片)、传感器和各种元器件以及相关材料的性能,由此反映出各相关学科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各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层面上说,它是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体现。”

老师们登上观测台鸟瞰基地实景
老师们观看了基地科学家团队成果展览和基地宣传片,参观了基地建筑设施,与基地负责人做了充分交流。“基地的学科方向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建筑测绘类专业紧密相关。基地建有实训中心,软硬件设备配置齐全,面向社会开放,欢迎你们带领学生来这里开展课程教学和实训实习。”周光文教授介绍。
通过参观考察和交流学习,老师们对当前智能无人系统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都有了更深的认识,纷纷表示,我国的智能无人系统科技发展迅速,得益于科学家们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进取精神,我们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该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用创新思维去打破当前建筑行业困局,找到适应于社会形势的专业发展方向,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有所作为。
图/文:郑靓婧
审核:伍根